图书馆
馆内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馆内动态  新闻动态
荐书堂(第五十四期) ——捧书可览千年事,开卷能知万里情
发布时间2025-09-28      作者:       浏览次数:10

在文字的国度里,每一本书都是一段待启的旅程。当你指尖触碰到书页,便如开启了时光的宝匣,可于其中遍览千年风云,尽知万里情愫。此刻,让我们一同在书籍的陪伴下,于细腻文字中卸下满身疲惫,在纸页流转间寻得内心的安稳与平静。

本期荐书堂为大家推荐以下书籍:


推荐人:郑康威·药学院

推荐书名:中国药用植物红皮书》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书ISBN978-7-5714-0576-2

推荐理由:

翻开黄璐琦院士主编的《中国药用植物红皮书》,就像解锁了中华本草界的“复仇者联盟”——那些被你踩过的狗尾巴草、墙缝里的蒲公英,突然集体亮出血条开大招!铁皮石斛在书里是悬崖上的“千年孤勇者”,靠着岩石缝里的一滴露水修炼成“救命仙草”;夏枯草顶着紫色小花单挑肿瘤细胞,活脱脱植物界的“抗癌特种兵”;连不起眼的车前草都自带“利尿排毒”的隐藏技能,堪称绿化带里的扫地僧。

这本书绝不是枯燥的学术报告,而是用300多幅手绘插图和田野考察故事,把《诗经》《本草纲目》的浪漫基因,嫁接到现代科学的显微镜下。你会看到DNA序列里藏着神农尝百草的密码,显微镜头捕捉到《山海经》神兽的草药替身。更震撼的是,它像一部植物界的“红色警报”:野生人参成了深山里的“幽灵NPC”,荒漠肉苁蓉在沙暴中孤独吟唱《本草disco》……每一页都在呐喊:“再不保护这些绿色元老,人类就要在中药房上演《流浪地球》了!”

推荐它,不是因为它能教你认草药,而是因为它会让你对脚下每一株草产生敬畏——原来我们喝的中药汤,是地球写了三亿年的生命代码啊!

读书感言:

这本书给我装了“本草滤镜”——看绿化带像逛天庭药库!樱花树下的老教授是“活血派”长老验收药材,狗尾巴草在演练解毒剑法,食堂绿豆汤瞬间变身“清热教圣女”。最震撼的是三七:根止血、叶活血、茎补血,植物界的“斜杠卷王”教会我——狠角色从不靠开花争艳。读到濒危章节,野生人参在深山唱《孤勇者》,肉苁蓉沙漠发博求救:“再不来人,我和骆驼要啃仙人掌了!”

现在我给多肉浇水会问“脉象虚不虚”,对中药房鞠躬——那柜子里锁的哪是枯枝?分明是女娲补天的3D打印原料!这本书让我听懂大自然的微信群聊,谁不想和会治病的蒲公英拜把子呢?(友情提示:远离花坛,否则会给爬山虎做心肺复苏


推荐人:任晨晨·药学院

推荐书名:白夜行》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图书ISBN978-7-5442-9116-3

馆藏索书号:I313.45/D675/21/=3

推荐理由:

类型:悬疑推理小说。

作者简介:东野圭吾,1985年以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放学后》出道,开始扬名立万。20年作品逾60部,几乎囊括日本所有大奖,代表作:《秘密》《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单恋》《幻夜》等。

风格与评价:

 ①多线时空跳跃:打破传统叙事的束缚。故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穿梭,多条线索并行发展,看似毫无关联,却在不经意间相互交织。这种叙事方式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悬念感,让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阅读兴趣。

 ②情感冲击:亮司与雪穗的关系超越了爱情与友情,充满悲剧性与争议性,引发对善恶界限的思考。

 ③创作突破的意义:推动推理文学的发展。被誉为“描写绝望的教科书”,入围直木奖,并被改编为影视剧、舞台剧,影响深远。

读书感言:

几点启示:

原生家庭的阴影:爱是救赎,漠视是深渊

启示:原生家庭的影响深远而隐蔽,父母的冷漠、暴力或剥削可能将孩子推向畸形成长的道路。亮司与雪穗的悲剧始于童年,他们的恶行是对家庭之罪的扭曲反抗。

反思:家庭应成为孩子感知爱与安全的起点,而非暴力的温床。父母的责任不仅是物质供养,更需用爱与尊重为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边界。

共生关系的警示:以毁灭为代价的依存终将吞噬自我

启示:亮司与雪穗的共生关系看似互相救赎,实则是灵魂的彼此消耗。他们用犯罪维持的关系,最终导致亮司的死亡与雪穗人性的彻底泯灭。

反思:健康的关系应建立在光明与成长之上,而非共谋堕落。若一段关系需要以不断伤害他人或自我为代价维系,便注定走向毁灭。

社会冷漠的代价:每个人都可能是悲剧的推手

启示:雪穗的每一次“成功”都依赖他人的贪婪、虚荣或懦弱。养母追求完美人设,高宫诚对婚姻谎言视而不见,筱冢一成因偏见放弃追查——这些人的弱点共同构成了雪穗的生存土壤。

反思:社会的冷漠与利己主义,可能成为恶行的隐形帮凶。对他人的苦难保持敏感与责任感,是避免系统性悲剧的关键。

救赎的可能性:直面过去才能走向新生

启示:亮司与雪穗一生都在逃避童年的阴影,用谎言与罪恶掩盖伤口,最终陷入永夜。他们的悲剧提示:真正的救赎始于直面真相与忏悔。

反思:逃避痛苦只会让伤口溃烂。即使在最黑暗的境遇中,人依然保有选择善的可能。守住内心的底线,是人性最后的堡垒。

读完书后思考

如果我们是亮司或雪穗,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当一个人的“太阳”只能来自另一个人时,这种关系是否注定走向毁灭? 

社会在谴责个体的恶时,是否也该反思自身孕育恶的土壤?

我的答案:

个体的选择:即使身处黑暗,人仍有选择——是沉溺于仇恨,还是努力活成他人的光;

社会的责任:与其谴责个体的堕落,不如反思如何减少制造“亮司与雪穗”的社会土壤;

人性的希望:真正的光明不在他人的替代品中,而在直面苦难后依然相信善意的勇气。


推荐人:魏婧·药学院

推荐书名: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图书ISBN978-7-1224-2928-5

推荐理由: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人工智能算法基础数据基础与表征以及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算法重点介绍生物医药的关键数据资源特别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一些数据挖掘手段。以药物研发流程为主线针对每个AI算法融入的关键步骤首先介绍药物设计基础原理与现存挑战进而系统性介绍AI算法在该研究方向上的进展情况。特别提供了交叉应用实例并可免费下载程序代码。

读书感言:

随着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技术的不断融合,药物开发将会更加快速、高效、低耗,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推进药物靶标发现、合理药物设计、药物再利用等研究领域的持续创新发展。在人工智能深入推进并与药物研发融合的浪潮中,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而国内外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交叉融合书籍极度缺乏。《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以药物研发历程为书籍脉络,从人工智能算法基础、数据基础与表征到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三个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每个关键阶段最前沿的应用实例与先进技术,剖析和展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推荐人:王欢欢·药学院

推荐书名:活着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图书ISBN978-7-5302-1559-3

馆藏索书号:I247.57/Y755/2=3

推荐理由:

余华的《活着》以惊人的朴素力量,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民福贵在二十世纪历史巨变中的生存史诗。这部小说之所以值得推荐,在于它超越了单纯苦难的展示,而成为一种关于生命韧性的哲学思考。

当福贵从地主少爷沦为一无所有的农民,当他在战争、饥荒和政治运动中一次次失去亲人,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悲剧,更是人类面对无常命运的普遍境况。余华以近乎冷酷的笔触,却写出了最温暖的生命启示:活着本身就是意义,就是对抗荒诞的最后尊严。

这部作品的力量在于它的克制与真实。没有煽情,没有说教,只有生命在苦难中发出的微弱而顽强的光芒。《活着》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类依然能够从存在的本身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

读书感言:

读完《活着》,胸口仿佛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却又在某个瞬间被一种奇异的力量托起。福贵的一生像一场漫长的苦难接力赛,亲人一个个离去,命运一次次嘲弄,可他却始终没有倒下。余华用近乎冷酷的笔调,剥开生活的华丽外衣,露出血淋淋的真相——活着,本就是一场与死亡的拉锯战。

但奇妙的是,当合上书本,浮现在眼前的不是绝望,而是福贵牵着老牛远去的背影。他失去了所有,却依然活着,平静地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这让我明白,生命的韧性不在于战胜苦难,而在于承载苦难。活着本身,就是最卑微也最伟大的胜利。


推荐人:孙强·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推荐书名:《细胞简史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图书ISBN9787313259226

推荐理由:

本书作者把400年细胞研究史写成“科学家群像+关键实验+社会氛围”的连续故事,让“细胞”不再是切片上的抽象圆点,而是一场跨越时空、充满冲突与合作的智力探险。通过“受精-分裂-分化-凋亡-癌变”这条主线,把细胞命运与个体生老病死并置,引导读者在技术细节之外思考“什么是生命”“如何与疾病相处”,天然契合医学人文课程或读书会的讨论需求。每章以“人物困境—实验设计—结果冲击”三幕展开,读起来像侦探小说;同时保留核心实验逻辑(如显微镜分辨率、GFP标记、细胞周期调控),不回避专业术语,却用类比和手绘图化解难度,适合低年级到高年级生物与医学相关学生无缝阅读。

读者感言:

全书图文并茂,以精炼的语言把细胞生物学大框架、细胞发现背后的故事、前沿进展、历史趣闻一次打包,展现出来,并且在本书的每个章节反复出现“假设—验证—失败—再假设”的循环,以及“跨学科碰撞带来突破”的案例(物理学家薛定谔→生物学家沃森)。对刚进入实验室或准备做大创项目的医学生,它是一部“微缩版科研生存指南”。

这份书单就分享到这里,愿你能从中寻得一本心仪的书,在某个安静的时刻,与温暖文字撞个满怀。或许是睡前的片刻翻阅,或许是周末的沉浸品读。让我们以书为桥,连接彼此的思绪,共享这份相遇的欢喜与文字的美好。


文字编辑:古怡文

审核校对:姚玉、白小路

图片来源:网络